'
豆果(又名豆泡),相傳為佛教禪宗四祖(司馬道信)所創(chuàng),起源于隋末唐初的鄂東大別山地區(qū),歷時1400余年不衰,被稱為“素食八珍”之首。
它主要取用鄂東大別山地區(qū)(武穴梅川)的優(yōu)質黃豆、植物油,輔以傳統(tǒng)工藝精制而成,外形成長條(唯武穴豆腐果特有形狀),約6~7cm。外觀為金黃色,光滑爽脆,內呈于發(fā)泡筋絡狀,生食人口香脆,沸水稍煮即食,味道越煮越鮮美,既可做主菜素食,又可與肉類一起燒、炒、煲、下火鍋,風味獨特,該產(chǎn)品營養(yǎng)豐富,富含蛋白質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,被譽為純天然“綠色食品”。
武穴豆泡的特點是,任何火鍋、鍋仔系列菜肴均可加入,使味道更加柔滑;此外,無論怎樣煮都不會爛,把排骨和豆果一起用高壓鍋壓,排骨酥軟了它都不會變爛,且越煮越鮮,無污染的品質一直深受人們的青睞,吃過豆果的人說,和排骨同煮,豆果味道極鮮,排骨反而成了一種配料。
燉肉、燒肉佐以豆果的菜肴在武穴城鄉(xiāng)有著悠久的歷史,群眾將此菜名呼為“豆果燉肉”或“豆果燒肉”。豆果燉肉或燒肉經(jīng)肉湯燉煮,紅燒軟和后,豆果外觀柔軟,內面發(fā)豆泡豆筋網(wǎng)絡含有湯法。
如果用火鍋燉煮,越煮越酥嫩,越加鮮美,與一般豆腐制作的菜肴風味大大不同。
冬天用豆果煮魚頭,魚頭火鍋又別是一番風味。
'